中國粉體網(wǎng)訊 近日,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國石化”)一項名為“一種CVD金剛石自支撐膜及其制備方法”的專利(公開號CN 119685788 A)。這項技術不僅標志著我國在超硬材料領域的關鍵突破,更可能為半導體、光學、新能源等高端產業(yè)注入“鉆石級”的硬核支撐。
CVD金剛石膜:為何被稱為“工業(yè)鉆石”?
金剛石膜憑借其硬度高、強度大、導熱性好、熱膨脹系數(shù)小、化學穩(wěn)定性高、禁帶寬度大、介電系數(shù)小等優(yōu)異的理化性質,在超硬刀具、地質勘探、高功率半導體、高功率微波窗口等領域具備廣泛的應用場景。
當金剛石膜厚度達到一定尺寸(>1mm),則稱其為CVD金剛石自支撐膜,可擴展作為石油鉆探切削元件使用,取代目前常用的聚晶金剛石(PCD)鉆頭切削元件。
自20世紀低壓CVD技術成功制備金剛石以來,全球圍繞其工業(yè)化應用的競爭從未停歇。傳統(tǒng)金剛石膜存在厚度不均、韌性不足、熱絲積碳等問題,限制了大規(guī)模應用。近年來,隨著微波等離子體CVD等技術的成熟,美、日等國的企業(yè)已將其用于紅外窗口、高功率激光器件等尖端領域。我國雖起步較晚,但通過熱絲CVD、直流電弧等離子體噴射等技術,逐步縮小了與國際差距。
北京科技大學使用 DC Arc Plasma Jet CVD 制備的金剛石膜板宏觀照片
圖源:劉金龍等. CVD金剛石自支撐膜的研究進展
專利詳解:如何“種”出一張金剛石膜?
中國石化此次公開的專利,聚焦于“自支撐膜”,厚度是毫米級,為多層復合結構,由金剛石相含量高的增硬層和金剛石相含量較低、石墨相含量較高的增韌層交替排列而成。
本發(fā)明所提供的CVD金剛石自支撐膜制備方法通過在熱絲沉積系統(tǒng)中間歇性引入氧元素,利用氧對石墨相碳的定向刻蝕作用,有效減緩熱絲積碳現(xiàn)象,實現(xiàn)了系統(tǒng)的長時間穩(wěn)定沉積,同時凈化CVD金剛石,細化晶粒,提高其力學性能。
該CVD金剛石膜具有良好的硬度及韌性,可作為切削元件用于石油鉆探等地質勘探領域,其制備方法是在基底上交替沉積增硬層和增韌層,包括如下步驟:
1)采用第一沉積工藝在基底上沉積增硬層,所述第一沉積工藝為將第一氣相流、第二氣相流和第三氣相流分別通入CVD金剛石沉積爐,設施參數(shù)為第一沉積工藝參數(shù),并運行第一沉積時長;
2)采用第一過渡工藝對步驟1中的第一沉積工藝進行過渡處理,所述第一過渡工藝為停止通入第一氣相流和第三氣相流,調整第一沉積工藝參數(shù)為第一過渡工藝參數(shù),并運行第一過渡時長;
3)采用第二沉積工藝在步驟2得到的增硬層上繼續(xù)沉積增韌層,所述第二沉積工藝為將第一氣相流、第二氣相流分別通入CVD金剛石沉積爐,設置CVD金剛石沉積爐沉積參數(shù)為第二沉積工藝參數(shù),并運行第二沉積時長;
4)采用第二過渡工藝對步驟3中的第二沉積工藝進行過渡處理,所述第二過渡工藝為停止通入第一氣相流,調整第二沉積工藝參數(shù)為第二過渡工藝參數(shù),并運行第二過渡時長;
5)重復操作步驟1至步驟4,直至CVD金剛石自支撐膜厚度達到要求
應用場景:從芯片散熱到太空探索
金剛石自支撐膜的產業(yè)化,將徹底改寫多個領域的技術路線:
1.半導體散熱:5G/6G芯片、高功率激光器的散熱需求激增,金剛石膜的熱導率(約2000 W/m·K)是銅的5倍,可大幅提升設備穩(wěn)定性;
2.光學窗口:用于導彈整流罩、深空探測器,耐受極端溫度與輻射環(huán)境;
3.機械加工:作為超硬刀具涂層,壽命提升數(shù)十倍,助力精密制造;
4.新能源領域: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、核聚變裝置內壁涂層的潛在應用。
參考來源:
1.國家知識產權局,金融界,證券之星以及網(wǎng)絡公開信息
2.劉金龍等. CVD金剛石自支撐膜的研究進展. 表面技術
(中國粉體網(wǎng)編輯整理/輕言)
注:圖片非商業(yè)用途,存在侵權告知刪除!